走进泰安泰开智能制造项目现场,一台台高压铸造设备、五轴加工中心等智能化设备正在有序生产。该项目通过智能化升级改造,实现了70%的机器换人率,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,实现全流程无人值守智能化生产,运营成本降低30%,生产效率提升20%,成品率提升5%,真正实现“减员、增效、提质”,带来质量效益双提升。这仅仅是项目建设促进泰山区工业新旧动能转换、实现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。
“项目建设是稳运行、稳增长的压舱石,抓项目建设就是抓经济、抓发展、抓未来,有了好的项目,就有了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后劲和底气。”泰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、局长霍蕾说。
工业兴则经济兴,工业稳则社会稳。为深入推进产业强区战略,泰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以“工业兴区”战略为统领,以新旧动能转换为抓手,聚力“传统产业优化升级、新兴产业培植壮大、产业集群集聚膨胀、骨干企业递进培育”四大工程,重点工业项目稳步推进,工业技改投资显著增长,企业自主创新取得明显成效、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,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起到了“定盘星”的作用。
为真正发挥政策“四两拨千斤”的作用,泰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相继制定《泰山区加快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条意见》《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》《加快推进技术改造支持企业做大做强扶持政策》等一揽子“含金量”十足的硬核措施,引导企业在有限的空间上实施“设备换芯”“机器换人”,提升企业亩产效益,提高核心竞争力,实现一些老的传统项目“焕发生机”,一些大的创新项目“落地生根”,一些好的高端项目“开花结果”。
山东岱银集团实施“西装国际化高级定制及智能制造”项目,今年1-10月份,实现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0%,进出口贸易额同比增长12%。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成功落户泰山区,成为全省首家、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。泰和电力设备有限公司的液压碟簧输变电电力设备项目,解决了国内行业“卡脖子”的技术难题,产品填补国内空白,预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%以上。今年1-9月份,泰山区完成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50.1%,列县市区第一位。
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是泰山区未来发展的新引擎、新动能、新增长点。泰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实施“三抓三促”行动,抓软件产业,促优势特色产品;抓两化融合,促企业数字化进程;抓5G建设,促产业融合应用。思科赛德全国煤矿专用地震监测台网项目,为国家矿山安全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供技术支持,预计将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。泰山Office研发及产业化项目,已通过工信部信创产品测试,累计申请发明专利16项,软著34项。建成5G基站2800余个,积极推动海天、雷诺等龙头企业布局5G产业。1-9月,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统计内营业收入15.75亿元,同比增长26.44%。
按照“紧盯前沿、沿链谋划,龙头牵引、培育壮大,打造生态、集群发展”的工作思路,泰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全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,实现产业集群集聚膨胀,实施智慧化高端轻工装备产业园、高端智能工程机械产业园等一批“强链、补链、延链”重大产业项目,工业载体建设不断强化,园区投融资、创业园孵化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不断完善,承载能力进一步提升。重点培植的输变电设备、纺织服装、汽车配件、食品医药四大主导产业,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、利润分别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70%和67%。
泰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积极探索建立“骨干企业递进培育”工作长效机制,紧抓服务保障,推进企业“升级晋档”。积极推荐申报国家级“小巨人”,省级瞪羚企业和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,形成了企业从“专精特新”到“瞪羚企业”、从“小巨人”到“制造业单项冠军”金字塔式成长梯队,打造了一批创新发展的标杆性企业,目前泰山区省级“专精企业”企业已达29家,瞪羚企业15家,占全市23.81%,位列全市第一。同时,积极帮助企业争取资金扶持,“快准实”靠前服务,今年以来共争取对上资金3.2亿元。为保障政策落实到位,建立对接服务企业制度、重点企业“服务包”制度,成立工业企业服务队,坚持一企一策,印制下发了《泰山区工业企业政策汇编》,送政策上门。利用线上线下举办政策讲解、企业家培训,累计培训1000余人次,帮助企业熟练掌握政策,用足用活用好政策,解决政策服务企业“最后一公里”问题,把政策红利转化为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优势。
下一步,泰山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将立足产业实际,紧抓产业发展新机遇,发挥自身比较优势,以研发型、创新型产业为核心,以建链、延链、补链、强链为抓手,实行产业链长责任制,培植一批具有“链主”地位的引领型企业、具有“撒手锏”产品的关键零部件配套企业、具有公共服务功能的平台型企业,形成“产业+配套、平台+生态、技术+赋能”的集群发展格局。(张磊 张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