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习主席,发号召,众志成城斗志高。子弟兵兼程冲在前,白衣天使把名报……”9月7日,在泰安宁阳县堽城镇望峰村文化广场上,一场《战疫情》梆子剧正在上演。伴随着台上演员原汁原味、优美动听的山东梆子唱腔,台下的观众炸开了锅,不少人跟随着艺人小声哼唱。一曲结束,台下爆发出雷鸣般掌声。
台上演出的,正是宁阳县龙腾艺术团。作为宁阳县唯一能够演唱山东梆子的剧团,他们唱的山东梆子在当地备受追捧,所到之处为广大戏迷献上了视听觉盛宴。
“我自幼受本村老艺人的熏陶,热爱戏曲,对戏曲有着浓厚的感情。”已经60多岁的剧团骨干赵延连说。当前,戏曲传承与发展面临诸多难题,很多年轻人外出打工,加之外来文化的冲击,传统优秀戏曲面临失传的困境,他看在眼里、急在心里。
曲目传承,人才是根本。赵延连从1983年就开始习唱山东梆子,从一字一句腔调上下真功,每逢年节都要随剧团登台表演,每年平均演出100余场(次),从未间断,自身曲艺功底日渐深厚。他用朴实易懂的语言演绎经典曲目,被观众亲切称为“绝活”。
剧团想要发展,需要“抱团取暖”,赵延连集合了十里八乡的曲艺人才,发挥各自优势和专长,对群众喜爱的曲目反复排练,登台献艺。同时,他注重人才接续培养,挖掘年轻一代,常常将他们聚在一起,手把手传递“真经”,多给年轻艺人一些机会,相互砥砺、熏陶,加快成长步伐。有时,邀请外地剧团来宁交流演出,取他之长,补己之短,取得了很好的效果。
有人才,更要有好作品。“演员们有作品演,有了干劲儿,心也就踏实了。”艺术团团长徐龙感慨说。经典剧目就那些,常年反复唱不免乏味,剧本编写让他犯了难。为让剧本推陈出新,紧跟时代节奏,剧团系统深入研读了众多理论著作,把党的方针政策、乡村振兴、传统孝道等融入传统曲目,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戏曲的形式普及给广大观众,实现老戏新唱,达到兴戏曲、育新人的目的。
“很多时候一部新剧本反复修改、排练要半个多月,就是要让新鲜血液充实进来,让老百姓听得懂,愿意听,记得住,更能符合时代特色,迎合年轻人的口味。”赵延连说。目前,艺术团已成功改编《日月图》《黄牛分家》《回龙传》等十多部优秀曲目,并用视频直播等形式呈现给广大观众,所到之处好评如潮。
老艺人为基础,年轻艺人为骨干力量,目前艺术团正吸引着众多年轻人加入,传帮带已深入人心,加之当地政府和文化部门大力扶持,如今山东梆子已成为宁阳乡村文化振兴的闪亮“名片”。(宁尚敏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