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商报•速豹新闻网 李书锐 泰安报道
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数媒动画系“萤火虫”志愿服务队乡村振兴促进团于7月7日起,赴肥城市五埠村,开展为期6天的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活动。实践团队聚焦思想引领、文化传播、专业服务等内容,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建设,用实际行动展现新时代传媒学子的使命与担当。
学院领导支持,携手服务乡村
本次社会实践活动自筹备阶段起便得到学院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。学院负责人一行来到五埠村,在调研村庄建设情况的基础上,与五埠村党支部、村委会负责人就非遗文化传播、乡村品牌建设、校地合作模式等进行了深入交流。学院负责人表示,将依托学院传媒教育和内容创作优势,持续支持地方乡村振兴建设,助力五埠村在非遗文旅融合、公共传播平台建设等方面实现新突破。
学院负责人一行看望慰问了正在开展社会实践的“萤火虫”志愿服务队师生,了解团队工作开展情况和学习生活状态,对大家积极投身基层实践给予鼓励和肯定,叮嘱队员们注意安全,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和团队协作氛围,确保活动平稳有序推进和预期成果落地。
深化思想教育,厚植责任担当
乡村振兴促进团在五埠村期间,坚持以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内容。团队组织成员参观五埠村乡村记忆博物馆和党群服务中心红色展馆。通过讲解学习,了解村庄六百多年历史变迁与乡村振兴发展成果。队员们纷纷表示从中受到深刻教育和思想洗礼。与此同时,团队还开展了普法宣传活动。走访村民家中,讲解法律常识,重点普及老年人权益保护、防电信诈骗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。
团队还走进幼儿园,开展“普法教育幼儿行”活动,向儿童普及生活中的法律知识与安全常识。结合专业特色,团队同步开展“讲好普通话 从我做起”普通话推广主题活动,带领幼儿学习朗诵和发音,营造良好语言环境。通过一系列活动,志愿服务队实现了从群众到儿童的全覆盖式宣传教育,增强了队员社会责任感。
弘扬传统文化,丰富乡村内涵
依托五埠村丰富的非遗资源,乡村振兴促进团重点开展非遗文化学习和传播服务。团队成员深入学习了岱宗传拓技艺与中华瓦片画制作方法。在非遗传承人指导下,学生们掌握了完整的制作流程,并协助村民完成了多批主题作品。作品被用于村庄公共文化空间,丰富了乡村景观。
为扩大影响力,团队结合新媒体平台开展“直播传承非遗文化”活动,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形式,展示拓印技艺与瓦片画制作过程,吸引了大量线上观众。团队还结合村庄特色,设计了“山东第一石头村,中国第一伙大门”宣传口号,将其应用于路线图、直播和村内宣传展示,助力五埠村文旅品牌建设。
发挥专业所长,服务乡村建设
结合所学专业优势,乡村振兴促进团重点围绕数媒动画系相关专业开展服务工作。团队采用无人机航拍与实地调研相结合方式,绘制完成五埠村乡村路线图。路线图标注清晰,内容详细,融入了石头院落、非遗元素等特色设计,方便游客参观游览。
团队还开展了“直播助农”活动,围绕肥城桃等农产品进行推广。通过一小时直播,累计点赞次数达到7000余次,新增粉丝量超过92%的同级主播平均水平,显著提升了村庄与产品网络曝光度。志愿服务队还拍摄制作了多条短视频,持续宣传五埠村自然风貌与非遗文化,让专业技能真正服务乡村实际需求。
通过本次暑期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,山东传媒职业学院在服务乡村振兴、推动非遗传承、促进文化传播等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。学院将以此为契机,持续完善“专业+服务+育人”一体化实践育人体系,推动社会实践品牌化、常态化发展,引导师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、长才干、作贡献,在新时代乡村振兴中展现青春作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