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泰安频道>内容详情

泰山区:非遗进校园 泰山豆腐里品家国味道

2025-09-28 13:50:56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
打印

山东商报·速豹新闻网 李书锐 通讯员 邢艺菲 泰安报道

9 月 25 日,泰安六中校园内豆香袅袅、笑语盈盈。由泰山区岱庙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牵头组织的 “泰山豆腐里的家国味道” 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在此开展,国家级非遗 “豆腐传统制作技艺” 传承人王小刚走进课堂,为师生带来一场集技艺展示、文化讲解于一体的非遗盛宴,让青少年在舌尖与心间共品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。

作为泰山区申报并成功入选 2021 年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代表性项目,泰山豆腐传统制作技艺承载着齐鲁文化与泰山文化的双重基因。活动现场,王小刚与学校师生共同为 “国家级非遗豆腐传统制作技艺传承实践课堂” 揭牌,这一举措标志着泰山区 “非遗进校园” 工作再添实践阵地,为传统文化传承搭建起常态化平台。

“泰山有三美,白菜豆腐水,这‘三美’里,豆腐的灵魂藏在水质里,更藏在手艺里。” 揭牌仪式后,王小刚以生动的俗语开篇,将泰山豆腐的历史渊源娓娓道来。他结合史料记载,讲述了泰山豆腐如何从古代帝王封禅 “食素敬天” 的御用佳肴,发展为明清时期 “凌晨街街梆子响,晚间户户豆腐香” 的民间美食,让学生们了解到一块豆腐背后跨越千年的文化脉络。从选豆、泡豆的讲究,到磨浆、滤渣的细致,再到点浆时 “多溜则老、少溜易散” 的精准把控,王小刚详细拆解了泰山豆腐制作的九道核心工序,特别强调了泰山泉水 “高氧低硬度” 的特质对豆腐品质的关键作用。

为让学生直观感受技艺魅力,现场还设置了互动体验环节。在王小刚的指导下,学生们分组尝试推石磨、滤豆浆,亲身实践传统制作流程。当看到细腻的豆浆经过点浆逐渐凝结成豆腐脑时,孩子们纷纷发出惊叹。“以前只觉得豆腐是餐桌上的普通菜肴,今天亲手磨豆、点卤,我才真正体会到‘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’。泰山豆腐之所以出名,正是因为这方水土的滋养和一代代人的匠心坚守。这不仅是一次劳动课,更让我感受到了中华饮食文化的温度和匠心精神,非常难忘!”学生郝高睿说。

“康熙皇帝品尝过的‘吉祥纳福’、乾隆爱吃的‘香妃豆干’,这些豆腐菜肴里藏着帝王对国泰民安的期盼;而寻常百姓过年吃豆腐,取‘兜福’‘都有福’的寓意,这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” 王小刚结合泰山豆腐宴中的经典菜品,将饮食文化与家国情怀紧密相连,引导学生理解 “豆腐虽小,承载的是文化根脉;传承技艺,守护的是祖国文明” 的深刻内涵。他还分享了自己从导游转型为文化传承者,以及打造泰山豆腐博物馆、建设 “泰山豆腐村” 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,让学生们看到非遗在当代的鲜活生命力。

岱庙街道党工委委员、宣传委员、武装部部长刘坤表示,保护和传承非遗,是守护中国文化根脉、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举措。“我们一直努力当好‘文化连接器’,一方面为非遗传承人对接学校、社区、商圈等多元平台,打破‘酒香也怕巷子深’的困境;另一方面,为青少年、居民乃至外国游客创造‘零距离’接触非遗的机会,让大家亲身感受中国传统的魅力。此次‘传承实践课堂’的设立,就是将非遗转化为特色教育资源的尝试,未来我们还计划打造泰山非遗传习中心,让更多像泰山豆腐这样的非遗项目,从‘活下来’走向‘火起来’。”

泰山豆腐传统制作技艺是泰山区的文化名片,也是中国众多优秀非遗项目的一个缩影。近年来,泰山区持续推动“非遗进校园、进社区、进景区”,通过传承人授课、实践体验、文化展演等形式,让本土非遗被更多人熟知。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活动,不仅让中国青少年增强文化自信,也让海外朋友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当代活力,感受一个真实、立体、生动的中国。

下一步,泰山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,进一步整合非遗资源与教育资源,推动更多非遗项目走进校园、走进课堂,让青少年在亲身体验中传承文化基因,在品味家国味道中厚植爱国情怀,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注入青春力量。

速豹新闻网·泰安频道热线:0538-8485110

速豹新闻网·山东商报编辑:于大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