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泰安频道>内容详情

肥城 安驾庄镇——“333”工作法让“志愿红”绘就乡村温暖底色

2025-10-23 09:17:21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
打印

山东商报•速豹新闻网 李书锐  通讯员 纪宗玉 梁瑞雪 泰安报道

在肥城市安驾庄镇,有一抹色彩愈发温暖而明亮——那是跃动在田间地头、穿梭于街头巷尾的“志愿红”。近年来,安驾庄镇以“三个三”工作法为抓手,厚植实践沃土,精心浇灌文明实践之花,让志愿服务从“一棵树”成长为“一片林”,成为了激活乡村治理、温暖千家万户的强劲力量。

广纳“三类人群” 从“独奏”到“合唱”

发挥在家党员模范带头作用,筑牢“先锋堡垒”。哪里需要服务,党旗就飘扬在哪里。张家埠村成立党员志愿服务队,他们是移风易俗的“宣传员”,是帮办代跑的“勤务员”,是美化环境的“保洁员”。他们用脚步丈量民情,真正把战斗堡垒筑在了服务群众的最前沿。

发挥退役军人政治优势,变换战场再“冲锋”。 脱下的是军装,褪不去的是忠诚与担当。马家洼村成立“老班长调解室”,将部队的“兵情”与调解的“法理”“情理”完美融合,几句带着“兵味”的贴心话,往往就能化干戈为玉帛,成为了乡亲们最信赖的“和事佬”。

鼓励广大妇女贡献“她力量”,汇聚“家温暖”。她们是家庭的“主心骨”,更是志愿服务的“暖心人”。南辛庄村积极鼓励广大妇女从“小”家走向“大”家。她们用女性特有的温柔参与到关爱留守老人和儿童的活动中,让守望相助的温情凝聚成最坚实的“她力量”。

聚焦“三个领域” 从“送服务”到“植根基”

聚焦产业发展,把课堂开在“田间地头”。乡村振兴,产业是关键。邀请农业专家组成志愿服务队,把农技课堂开进“一块田”里。没有照本宣科,只有“现场讲解+互动问答”,农民们围着专家,你一言我一语,一个个种植难题在欢声笑语中迎刃而解。

聚焦乡风文明,让新风吹进“百姓心坎”。改变,从观念开始。志愿者们走村入户,用 “身边事” 解读 “大政策” ,用 “小故事” 阐明 “新道理” 。谁家孝老爱亲成了美谈,谁家白事简办节省,谁家喜事新办省心……这些鲜活的事例,如春风化雨,让新时代的文明种子在安驾庄镇落地生根。

聚焦基层治理,将议事开到“群众身边”。“群众需求在哪,服务阵地就在哪。”创新建立21处“议事小院”,依托“两联四为”工作法,志愿者们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、普法宣传、调解纠纷。一张方桌,几杯清茶,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办,许多“大事小情”在源头就得到了化解,绘就了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画卷。

落实“三项机制” 从“一时热”到“时时暖”

服务清单化,把“暖心事”办到“心坎上”。志愿服务不能“一头热”,关键在精准。安驾庄镇以“四项清单”为纽带,精细对接需求与供给。“需求清单” 精准画像,听懂群众心声;“资源清单” 盘活家底,汇聚服务力量;“项目清单” 量身定制,对接群众期盼;“服务清单” 动态优化,确保常做常新。通过“四项清单”,确保志愿服务“需求准、供给足、服务优”,真正把好事、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。

荣誉树榜样,让“正能量”引领“新风尚”。一座荣誉墙,既是一面映照奉献的镜子,更是一面引领风尚的旗帜。持续开展“最美家庭”、“安庄好人”等选树活动,放大典型示范效应,将身边榜样的暖心故事,化为最鲜活的教材。如今,越来越多的群众从志愿服务的“旁观者”变成了“参与者”,让正能量汇聚成乡村振兴的澎湃动能。

积分换实惠,让“爱心”实现“双向奔赴”。大力推行“以德积分、以分换物”的激励模式,让每一次善行都能被记录、被回报。村民通过参与志愿服务积累积分,就可以兑换洗衣粉、洗洁精、粮油等生活必需品,逐步形成了“服务—积分—激励”的良性循环,实现“小积分”换来“大文明”。

下一步,安驾庄镇将通过系统化、规范化的建设与管理,打造一支结构优、素质高、专业精、效能强的志愿服务队伍,提供更富活力、更具温度的多元服务,促进志愿服务事业的高质量发展,不断夯实乡村治理的社会基础。

速豹新闻网·泰安频道热线:0538-8485110

速豹新闻网·山东商报编辑:于大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