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商报•山海新闻 李书锐 通讯员 纪宗玉 周强 郭永瑞 泰安报道
“从项目签约到投产满岗,只用了8个月!就业部门的‘定制化’人才服务,让我们的钠离子电池项目实现‘招得来人、用得好才’。”在肥城高新区蔚蓝科技产业园10GWh普鲁士蓝基钠离子电池项目车间,项目负责人张康锋指着生产线忙碌的工人感慨道。
2021年以来,肥城市锚定“项目为王、就业为基”理念,以就业人才服务为纽带,突出“以服务链对接项目链、以人才链支撑产业链”,构建了“需求精准对接、服务全程护航、创业生态赋能”三维体系,推动项目建设与就业扩容、人才集聚深度融合。截至今年9月,全市重点产业项目累计带动直接就业2.4万人、间接就业4.7万人,前三季度城镇新增就业达9003人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人力动能。
“清单式”引才:精准匹配破解项目“用人难”
“我们建立‘重大项目人才需求清单’制度,变‘被动服务’为‘主动对接’,让人才供给精准匹配项目建设节奏。”肥城市就业人才服务中心党总支书记、主任朱刚介绍,该中心每月深入项目一线调研,动态更新岗位需求、技能要求、薪资待遇等信息,为定向引才提供依据。
在中储国能300MW盐穴储能项目建设现场,设备调试工程师王磊正带领团队优化储能系统。“通过‘书记市长高校行’活动,我拿到了项目的‘技术岗位清单’,直接对接研发岗,省去了求职试错成本。”王磊说。2021年以来,肥城组织33家次企业走进高校,提供研发、技术岗1200余个,达成就业意向680余人,其中中能建盐穴储能、进化动力智能机器人等项目引进硕士以上人才20余人,占技术团队35%以上。
针对传统产业项目转型需求,肥城创新“校企合作”模式。泰山技师学院内,“石横特钢班”的学员正在实操钢铁冶金设备。“学院根据项目需求设置课程,行业骨干直接授课,毕业就能上岗。”石横特钢人力开发与管理科科长管国亮介绍,该班已为企业输送技术人才470余人,助力特种建筑用钢产业集群项目新增岗位3000个。截至目前,肥城联合院校开展定制化培训1.7万人次,培训后就业率达92%。
“全周期”护航:贴身服务保障项目“用工稳”
“项目建设到哪,就业服务就跟到哪。我们配备31名项目用工专员,提供24小时‘一站式’服务,随时解决用工难题。”朱刚说。在方舟未来化工产业园,石横镇人社专员李继红正核对公益性岗位人员名单,“针对项目场地维护、绿化保洁需求,我们开发了30余个公益性岗位,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月均800元以上收入。”
为保障农民工就近就业,肥城高频次开展“春风行动”“项目用工专场招聘”等活动192场次,推动3.2万人次城乡劳动者就近就业。“以前外出打工,一年回不了家几次。现在在家门口的梦幻桃花源项目上班,既能挣钱又能照顾老人。”潮泉镇农民工史建国说。同时,肥城严格落实农民工工资保障机制,2020年以来未发生一起项目工资拖欠案件。
针对项目用工波动,肥城建立“用工储备库”,涵盖各类技能人才,实时调配应对“用工过剩”或“短缺”。“去年底实施技术改造需要临时增配20名焊工,储备库2天内就完成人员调配,没耽误项目进度。”肥城鲁泰建材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人马新梅说。截至目前,用工专员累计为企业解决用工类问题130余个,保障2100余名传统产业工人实现技能升级、稳定就业。
“生态化”赋能:创业扶持延伸项目“产业链”
“4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,让我们的锂电池循环再生项目从实验室走上了生产线。”山东丰融新材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仲谋拿着第六届“中国创翼”创业创新大赛优秀奖证书说。肥城通过落实创业担保贷款政策,累计发放贷款6.7亿元,扶持1800名创业者及40多家小微企业围绕重大项目开展配套创业。
为培育优质创业项目,肥城建设项目创业孵化基地,引入专业团队提供场地支持、技术指导、市场对接服务。“在孵化基地的帮助下,我们的碳纳米管导电浆料配套项目,成功接入9万吨单壁碳纳米管项目产业链,月销售额突破500万元。”创业者陈亮说。目前,孵化基地已培育与重点产业适配的创业项目30余个,带动就业800余人。
针对项目配套创业需求,肥城设立专项扶持基金,对技术研发、零部件配套类创业企业,给予最高4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并贴息。“基金支持让我们有底气投入研发,现在我们的包装物流方案,已服务全市80%的新能源项目。”肥城达意物流中心负责人何文彪说。2024年,肥城个体经营与灵活就业人数达4001人,占城镇新增就业35%,较2020年提升5.4个百分点。
“长效化”提质:机制创新推动“双向共赢”
“就业人才服务不是‘一次性’工作,我们通过健全机制,实现项目发展与就业质量的长期共赢。”朱刚表示,肥城正探索在重点项目建设“产业学院”,邀请行业专家和一线技术人员现场授课,提升培训针对性。目前,已在15个重点项目设立实习基地,年均吸纳高校实习生450余人,实习后留任率超60%。
为保障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,肥城推动项目配套灵活就业岗位纳入社会保障体系,联合保险公司设计专属保险产品。“我在项目做物流配送,现在有了社保和专属保险,干活更安心了。”灵活就业人员胡阔元说。同时,肥城建立重大项目就业监测平台,实时获取项目建设进度和用工需求变化,及时发布监测报告,提前预警用工波动。
在新型电池电极材料项目车间,本科以上学历员工占比达65%,人均月薪超7000元,较传统产业岗位收入提升35%以上。“高技能人才集聚,让项目研发效率提升40%,产品市场占有率稳居行业前列。”山东宏匀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张升亮说。数据显示,2021年以来,肥城企业累计吸纳就业32705人,占新增就业总量65.6%,就业结构持续优化,就业质量不断提升。
从“清单式”引才破解用人难题,到“全周期”护航保障用工稳定,再到“生态化”赋能延伸产业链、“长效化”提质实现双向共赢,肥城市以多维度就业人才服务举措,为项目发展夯实人力根基,也为就业扩容、人才集聚搭建了优质平台。“下一步,我们将持续深化就业人才服务创新,围绕新能源、新材料、高端化工等重点产业,进一步完善‘需求对接、服务保障、创业赋能、机制长效’体系,推动项目建设与就业人才工作深度融合,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就业根基。”朱刚说。
山海新闻·泰安频道热线:0538-84851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