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>泰安频道>内容详情

“小院”大作为,“网格”密防线 肥城市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

2025-10-16 15:47:45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
打印

山东商报•速豹新闻网 李书锐 通讯员 纪宗玉 刘云凤 邹衍新 泰安报道

在肥城市安临站镇站北头联合党委综治中心,一场因楼道杂物引发的邻里纠纷,没出村、没上报,就在以家族姓氏命名的“议事小院”里得到了圆满解决。这背后,是该中心立足9个行政村、服务超7000名群众,通过“党建引领、资源整合、协同共治”所构建的“一核多元”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的生动实践。

党员冲锋,织密治理“一张网”

“有困难找党员,在我们这儿不是一句空话。”站北头村村民李大爷的感慨,道出了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效。综治中心将9个村的党组织书记、村“两委”干部、片区民警、辅警、网格员等力量拧成一股绳,推动“党建+综治”深度融合。据统计,今年以来,由党员带头开展的巡逻已达127次,成功化解矛盾纠纷23起,党组织的战斗力切实转化为了守护一方平安的治理效能。

“前厅”接单,“后院”化解,搭建共治“连心桥”

为打通服务群众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中心创新打造了“前厅+后院”服务模式。“前厅”是高效的“指挥部”,设有接待受理区、治安防控办公室,实现群众诉求“一站式”受理。“后院”则是温馨的“化解站”,打造了议事小院、法治广场等特色空间。

其中,8个以姓氏为单位设立的“议事小院”尤为亮眼。由家族中有威望的老族长担任“院长”,他们人熟、地熟、情况熟,在家事、邻里纠纷调解中发挥着独特作用。配合信用积分奖励机制,村民的善行义举被量化、可兑现,有效激发了群众从“旁观者”变为“共建者”的热情。

村民老张就亲身体验了“前厅后院”模式的效率。他曾因邻居在楼道堆放废品影响出行而发生争执。在“前厅”登记后,案件迅速转入“老张家议事小院”。“院长”召集双方到场,结合真实火灾案例耐心劝导,邻居当场承诺清理,双方矛盾冰释雪融,还因妥善处理纠纷获得了信用积分。

“楼栋+网格”,实现矛盾“不出格”

“小事不过夜、大事不超期、特事不出月”,这是站北头每一位网格员心中的工作准则。联合党委根据地理分布,科学划分6个基础网格,配备了6名网格员、12名小组长、40名楼长,构建起“责任到人、上下联动”的精细治理体系。通过日常走访、实时上报,真正做到了“微事不出楼、大事不出格”,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。

法治浸润,筑牢平安“防护墙”

漫步站北头社区,法治文化已深深融入村庄肌理。2400平方米的党建文化广场、124米法治长廊、社区法治书屋,成为村民茶余饭后的“法治课堂”。通过法治文艺演出、“好媳妇好婆婆”评选等活动,法治与德治相结合,涵养着淳朴文明的乡风。

在平安建设上,中心同样不遗余力。成立重点人员管控小组,定期走访、精准帮扶;构建“警民联防、群防群治”的立体防控体系,专业夜间巡逻队与102个全域监控探头共同织就了一张“人防+物防+技防”的全天候安全网。

如今,站北头联合党委正持续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向精细化、智能化迈进,努力将综治中心建设成为群众信赖的“平安前哨”与“服务港湾”。

速豹新闻网·泰安频道热线:0538-8485110

速豹新闻网·山东商报编辑:于大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