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商报•速豹新闻网 李书锐 通讯员 纪宗玉 罗晓雪 泰安报道
沿着白云山前的蜿蜒道路走进肥城市新城街道东尚村,一片200亩的桃园正褪去“旧衣”换“新颜”。这片始建于2014年的传统佛桃基地,曾因管理缺位陷入沉寂,如今在新城街道的“牵线搭桥”与“保驾护航”下,正以“破茧重生”的姿态,续写肥城桃的百年传奇。
“主动引力”:为濒危桃园寻得“金牌管家”
近年来,新城街道积极探索闲置资源盘活路径,筛选合作市场主体盘活闲置资源。针对东尚村200亩的闲置桃园,街道精心策划、优中选优,选定肥城市金丰公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作为该处闲置桃园的“金牌管家”。金丰公社具备整合农业机械、农技专家等资源的能力,主动制定系统的佛桃基地升级培优方案,并对老旧桃园的土壤改良、品种优化、病虫害防治等问题形成详细应对预案,预计2年内推动桃园从“闲置无序”转向“标准化生产”,为街道对桃园恢复品质、筑牢肥桃产业根基注入强大信心。
“升级动力”:从“闭园止损”到“科技赋能”的蜕变
自入驻服务起,金丰公社始终锚定“恢复标准化生产、优化核心品质、提升产业综合效益”三大目标,以“三步走”策略打响桃园升级“攻坚战”,推动这片沉寂的土地逐步实现从“止损”到“提质”再到“长效发展”的跨越。
第一步:闭园清园,守住品牌“生命线”。因长期缺乏专业管护,园内佛桃产量锐减、品质下滑,为守住品牌根基,金丰公社迅速作出“闭园保品质”的关键决策。一方面,严格把控产品出口,园内所有未达标的佛桃一律严禁流入市场。另一方面,高效推进基础整治,全面清理桃行内的枯枝杂草、堆积杂物,按照种植规划精细化平整地块,修缮并拓宽进出桃园道路,修整蓄水池,为品种改良、技术升级创造适配条件,让园区环境从“杂乱无序”转向“整洁规范”。
第二步:项目加持,按下升级“加速键”。街道主动对接肥城市肥城桃产业发展中心,协助金丰公社成功争取扶持资金45万元用于老旧果园改造提升项目。目前,金丰公社将50亩桃园核心区域率先纳入改造范围,正积极推进土地整改工作,做好优化肥桃品种的前期准备工作。项目实施后,园内将引入水肥一体化智能系统,储备700吨有机肥,调整优化种植结构、模式,提升土壤肥力与透气性,实现科学灌溉与精准施肥,为桃树生长与果实品质提升创造更优环境。
第三步:长效运营,激活产业“新引擎”。为锚定肥桃产业高质量发展目标,实现桃园长效运营,金丰公社持续探索实施举措。一是聚焦核心品质。针对老化桃树实施嫁接换种,统一改接市肥桃中心最新培育的优良品种,并以标准化种植管理确保肥桃品质稳定提升。二是强化品牌赋能。设计专属品牌形象,打造具有辨识度的“肥桃+地域”独特IP。同时,延伸产业链条,推动周边居民就业,开发推出桃木手工艺产品,培育叫响地域特色的文创品牌。三是推动智慧升级。引入无人机植保、生长动态监测等智慧农业技术,实现桃园管理精准化、高效化,大幅提升整体运营效率与产业竞争力。
“融合活力”:从“老手艺守味”到“新销路破圈”
“肥桃老味道不能丢,产业新路子要闯!”肥城市金丰公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以“传统种桃智慧+现代产业思维”双轮驱动,推进桃园升级发展。一方面,组建“技术智囊团”。邀请3位拥有30年种桃经验的老桃农,手把手传授疏花套袋、秸秆保墒等实用土法。同时,联合7位农业专家,依据土壤检测、病虫测报、气候规律等数据,制定科学种植方案,用传统种桃智慧推动肥桃产出高效能。另一方面,搭建线上销售平台。依托现代产业管理模式,组建20人的专业电商直播团队,通过“直播展示+线上直达”的模式,有效破解传统销售渠道窄、流通效率低的难题。传统种桃智慧守住品质底色,现代产业思维拓宽销售路径,二者协同赋能,推动桃园实现品质与销量的双重提升。
从街道主动盘活闲置资源、为桃园寻得“金牌管家”,到肥城市金丰公社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以“三步走”策略实现从“闭园止损”到“科技赋能”的跨越,再到传统种桃技艺与现代营销模式的碰撞融合……这片桃园的“重生”,不仅让“肥城桃”这一百年金字招牌重焕光彩,更探索出一条“政府搭台、企业唱戏、品牌赋能”的特色产业升级路径。
未来,随着老旧果园改造的持续推进、科技种植模式的深化落地,白云山前的这片桃园,必将成为新城街道激活乡村闲置资源、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,更将以源源不断的“新生”力量,为肥城特色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注入动能,让百年桃香飘向更广阔的市场,续写乡村振兴的崭新篇章。
速豹新闻网·泰安频道热线:0538-848511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