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商报·速豹新闻网 李书锐 通讯员 纪宗玉 刘娟 摄影 张娜
阳春三月,肥城市孙伯镇五埠岭暖阳微醺,和煦春风迎来了一波又一波合影打卡的人群,古老的石头村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,乡村旅游“火”起来了。
一通碑刻、一张宣纸、几片淡墨……游客们拿着布制拓包按照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不断捶按,纸墨之间拓印渐渐显露。制作一件完整清晰的拓印看似简单,但一件好的作品对拓者的书画功底、历史文化积淀、考古素养都有很高的要求。岱宗传拓传承人许修峰介绍到,“只有静下心来慢慢锤按,才能真正与古人‘合得上拍’,拓出属于自己的作品。” 在现场参与体验活动的游客说,“这里每个项目、每个环节都有学问,能来这里亲身感受,让我们此行更加有意义。”
近年来,五埠村依托良好的自然条件和建设基础,坚持传统与现代、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,在当地特有的“青石干茬缝砌墙技艺”“五埠伙大门居住民俗”两项非遗代表项目基础上,通过对村内10余套传统民居进行保护性修缮及特色化装修,引进桃木雕刻、岱宗传拓、许氏面塑、吴氏陶塑、王氏泥塑、泰山艾灸等10余项省市级非遗项目,形成集非遗保护、文化旅游、消费体验、研学教育为一体的“非遗工坊”项目。“春节以来,工坊周末每天可接待游客200人次左右,展销的非遗作品日均销售70余件,收入可达3000余元。”非遗工坊工作人员介绍到。
穿梭在五埠村斑驳的石板路上和幽深的胡同里,一座座结实坚固、造型优美的石头房矗立其中。看着眼前的古屋、古房、古院落,游客们一边感受房屋内散发出来的农家气息,一遍感叹着 “山东第一石头村”的气势宏大、静谧古朴。“‘伙大门’依山而建,北高南低一条胡同向北伸去,最北边是这家辈分最高的人居住的,越往南辈分就越小,房屋向南、向东、向西三面建设,这样就形成了‘门中有门、院中套院’的建筑格局。”树荫下,随着景区讲解员的讲述,游客们穿越到600多年前的明清时代,神游在“旮旯胡同”“状元胡同”“梧桐树胡同”之中,看花开花落,品古色古香,烦躁的心灵得到宁静的抚慰。
五埠村本着“保护为主、修复如旧、完善设施、强化服务”的原则,采取村企联建的方式,对景区进行了综合开发,将原有的石头建筑加以修缮,使用传统材料和工艺修复重点部位,重新铺设村内石板路,修复书画院、一路分两州、后方医院、藏兵洞、古寨门、主席台、古井等,整修传统民居271间,使历经岁月的古建筑仍旧保持自然、健康的状态,形成了一处让游客望得见山,看得见水,记得住乡愁的旅游景区。
2023年,聚焦文旅融合,五埠岭伙大门景区持续打造“旅游+研学”模式,五埠岭“品质提升”工程即将完工,届时可为上百人的研学团队提供居住场所,大大提升景区容纳能力。“石头村的变化吸引来很多游客,年均可接待50万余人次,村集体和群众旅游收入持续增加。今年,以‘新时代·新农村·新农民’为主题的网络视听基地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,待相关配套设施开放后,旅游体验还将大幅提升。”孙伯镇五埠村党支部书记、村委会主任赵同军介绍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