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商报·速豹新闻网 李涛
10月12日,泰安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第十三场“优化营商环境”系列新闻发布会,肥城市委常委、副市长桑逢智,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、行政审批服务局、金融发展服务中心负责同志参加新闻发布会并答记者问。
今年以来,在泰安市委、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,肥城市以优化营商环境创新提升行动为主线,坚持“有需必应、无事不扰”,对标一流减流程,刀刃向内抓改革,真心真情优服务,全力打造用时最短、成本最低、服务最优的一流营商环境,取得了阶段性成效。
抓服务提效能,打造便利高效的政务环境。制定《肥城市营商环境建设对标提升行动实施方案》,推出优化政务服务、企业准入退出等18个指标领域185项具体改革措施。狠抓政务服务提升。持续优化企业开办“1545”服务,帮助企业“零成本”获得一般开业条件,累计新登记市场主体7311家,发放免费印章1998套,为企业节省费用162万元。创新推出涉农“宅营合一”登记模式,助力乡村振兴、共同富裕,列入省级创新试点,被山东新闻联播、山东改革宣传推广。股权变更个人所得税实行联网查验、一次办好,列入省级创新试点。全面推行“预踏勘”服务,应用于食品药品、劳务派遣经营许可等20多个领域,提供服务400次,现场验收一次性通过率达98%,经验做法被省大数据局、泰安改革刊发推广。狠抓政策落地生效。研究出台工业经济“金十条”、服务保障“新十条”,梳理汇总税费减免、资金奖补、融资信贷等方面共计93条惠企政策,第一时间推送至企业,确保各项政策精准直达、精准惠及市场主体,提振企业发展信心。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发展,通过政府购买图审、区域评估、专家评审服务以及配套费减免等措施,先后为企业降低投资成本6280余万元、节省时间3740个工作日。狠抓政策资金拨付。积极开展对上争取,为企业争取更多政策资金扶持,确保中央、省、泰安市各项惠企政策及时足额落实到位,共惠及企业715家。
抓问题促化解,打造畅通高效的服务环境。坚持“有诉必接、有接必应、有应必答”,持续拓宽诉求反映渠道,推动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,一方面,线上融合12345热线、企业诉求“接诉即办”、“互联网+监管”、桃都善治APP等平台,广泛汇集企业诉求建议;另一方面,线下开展企业大走访活动,建立企业问题接诉即办、收集转办机制,全面提升问题办理效率,先后为全市19318家企业配备2101名企业服务专员,由企业服务专员每月实地走访企业,为企业发放相关政策材料并收集解决企业诉求,累计走访遍访市场主体数量10329家,协调解决企业问题156条。
抓资源优配置,打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。加强市场监管。全面推行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监管模式,与企业信用风险等级相结合,依法依规实施信用约束和联合惩戒,制定部门联合抽查计划101项,移出经营异常名录2182条,其中企业移出经营异常名录297户,恢复个体工商户正常状态1885户。强化品牌培育。石横特钢集团、联谊工程塑料公司的产品入选第二批“好品山东”品牌,农大肥业入选“山东省产业类专利导航项目”实施名单,全市新增注册商标300余件,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3件,“瑞福锂业及图”商标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驰名商标。落实各级专利奖补资金350.6万元,金城机械等10家企业获得专利质押融资贷款6875万元。规范市场秩序。持续加强市场流通领域重点行业监管和突出问题、乱点乱象整治工作,进一步清除食品、药品、重点工业产品和特种设备等“三品一特”风险隐患,累计检查重点市场领域500余家次。
抓制度强保障,打造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。推动柔性执法和包容审慎监管。全市办理“免罚、轻罚”案件584件,受益市场主体575家,减免处罚270余万元。同时,发挥律师、公证、仲裁等作用,实施“法治助企·双百行动”,深入企业举办公益普法讲座65场,开展“企业法治体检”140余次,帮助避免纠纷70余起。贯彻落实“企业宁静日制度”。将每月1至20日设定为“企业宁静日”,坚决制止对企业一切不必要的行政执法等活动,让企业专心抓好生产经营,涉企行政执法检查数量较制度实行前月均减少104次,降幅24.7%,罚没收入月均减少17.7万元,降幅57.2%。构建企业公共信用综合评价体系。加快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,加强对企业的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监管,实施差异化监管措施,对全市2万多家在营企业、300多家社会组织和5万家个体工商业户实行公共信用综合评价,对企业信用级别A级以上的实行“非请勿扰”的监管模式,对信用级别低的企业加强监督监管。
下一步,肥城市将继续弘扬“创新实干、奋勇争先”主旋律,持续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最大限度精简审批事项、重塑办事流程,依法保护各类经营主体合法权益,积极营造让企业家安心发展的营商环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