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东商报·速豹新闻网 通讯员 陈翠
近年来,新泰市刘杜镇党委紧紧围绕中心工作,以镇党校为主阵地,筑牢红色根基,加强规范管理,创新教育模式,打通党员教育培训“最后一公里”,持续提升学用成果转化成效,为全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组织保障。
在“实”字上用功 抓实阵地建设
深入挖掘刘杜新华医院旧址、省委刘杜会议旧址、围山庄抗日自卫反击战纪念碑等红色资源,将资源优势转化为教育优势,聚力畅通“1+3+N”党员教育新路径。一是建强教育主阵地。投资100万元,建成刘杜镇红色记忆馆,以此为依托,高标准打造镇党校;投资300余万元,建设刘杜革命历史纪念馆,形成“双核驱动”的红色教育矩阵,全方位提升党员教育培训条件。二是开辟教学分战场。按照“就近结合,全面覆盖”的要求,设立北流泉、围山、东赵3个村级教学点,配齐配全基础设施,对农村党员进行不定期、多形式教育培训,实现农村党员教育全覆盖。三是打造实践新课堂。投资200余万元,建设黄义村“匠人奋斗广场”、高家圈村“知青文化广场”,利用好北流泉村乡村振兴示范点、南流泉村山楂产业人才培训基地、光明东村“挑山工”体验基地、镇烈士陵园、围山抗日自卫反击战纪念碑等资源,打造多处党员教育实践教学点,通过现场实践教学,实现教学相长,提升党员教育培训成效。
在“强”字上用力 加强规范管理
根据乡镇党校建设要求,全面提升镇党校规范化建设水平。一是健全组织架构。制定党校建设工作方案和党员教育管理制度,推动教育管理规范化。调整优化领导小组,由镇党委书记任校长、组织委员任副校长,相关班子成员、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,综合协调、分工明确,形成部门联动、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。 二是建强师资队伍。根据“专兼结合、资源共享”的原则,精心选配优秀党员干部、职能部门业务骨干、优秀村党组织书记、“土专家”“田秀才”等35人组建镇党校“红色师资”队伍,同时选聘革命先辈后代单玉琴、围山村老党员邱华等红色基因的传承者、亲历者作为外聘讲师,充实师资力量,提升教育质量。三是强化教育保障。镇党委每年划拨党校专项办学经费10万元,用于场所改造提升、设备更新维护、党建书籍购置和党员教育培训,为配套设施建设、提升教学质量提供坚强保障。
在“活”字上用心 创新教育模式
结合刘杜镇实际,有针对性地创新教育教学模式,提升党员教育实效性。一是因人施教,丰富教育内容。以实用性为导向,调整优化教育培训课程,机关党员侧重开设政治思想建设、业务辅导等课程,农村党员重点开设乡村振兴、农技推广等课程,企业党员偏重安全生产、职业技能等课程。去年以来,先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、山楂实用技术、电商运营等专题培训10余场,培训党员1200余人次。二是分类分层,确保全员覆盖。针对流动党员,采取“线上+线下”方式,利用微信群等线上平台,实时发布党的创新理论、优质党课等内容,线下将学习资料“打包”以寄学方式,送到流动党员手中;针对年老体弱、行动不便的党员,采取党员结对模式,上门送学送课,确保“一个也不掉队”;针对普通党员,充分利用党员轮训、主题党日等形式开展日常教育培训。三是紧密结合,灵活培训形式。注重教育成效,结合各教学阵地特点,探索“理论+现场+体验+实践”的特色教学形式。依托镇红色记忆馆、刘杜革命历史纪念馆等开展现场教学;在光明东村“挑山工”体验基地进行体验教学;将教学课堂搬到工厂企业、田间地头,进行实践教学;结合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活动,开展党员志愿服务,淬炼党性,践行初心,截至目前累计为群众解决困难36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