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 |  头条  |  要闻  |  山东  |  中国  |  国际  |  文旅  |  体育  |  评论  |  财金  |  教育  |  汽车  |  消费  |  吃喝  |  映像  |  周刊
首页>泰安频道>内容详情

肥城:麦苗壮良田绿 千里沃野承载希望

2022-04-02 10:39:25 大字体 小字体 扫码带走
打印

山东商报·速豹新闻网 通讯员 纪宗玉 朱奉毅 孙梦涵

粮食安全,国之大者。仓廪实,天下安。泰安肥城市探索藏粮于技、藏粮于地、藏粮于管的新技术新举措新模式,麦苗壮、良田绿,千里沃野承载丰收的希望。目前肥城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44万亩,粮食生产机械化率达到99.3%,把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里。

“科技”藏粮

春风荡漾的美好时节,在肥城市安驾庄镇地龙农机合作社,一台集增压、输水、喷洒、行走于一体的平移式喷灌机正开足马力,在油亮油亮的麦田里实施浇水作业。机井引水、管阀加压、喷水灌溉,全过程精准控制,改变了以往大水漫灌的传统灌溉方式,提升了效率,节省了费用。

“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,可省水30%~50%,也为推进‘减垄增地’奠定了基础。”正在田间察看苗青的肥城地龙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汪龙介绍说。

在肥城,种粮不仅实现了精准高效灌溉,植保无人机、墒情物联网等智能设备的广泛应用,也使种植、管理等各个环节迈向“智能化”。

在安驾庄镇双北农业种植合作社,技术人员正在操控植保无人机喷洒农药,据了解,植保无人机一次可悬挂30公斤液体,喷洒20-30亩农田,每小时可作业50-70亩,喷洒效率较人工提升30倍,无人机喷洒农药采用了定向精准模式,农药的使用药量比正常用药减少20%左右。

据双北农业种植合作社理事长武海荣介绍,合作社购置了各种农机设备机器,包括无人机、水肥一体化、烘干塔,还有很多大型拖拉机和收割设备,目前,可以实现从耕种到收割全程机械化。

粮食安全是“国之大者”,解决吃饭问题,根本出路在科技。肥城藏粮于技,发展现代农业的路子走得坚定有力。在肥城汶阳田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基地内,53个科研团队累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近百项,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撑。

如今,肥城借助全国数字乡村建设试点,积极推广数字农业,综合运用物联网、云计算、5G等数字技术,推动粮食生产实现全环节精准掌控、智能作业。

据肥城市农业农村局负责同志介绍,目前肥城高标准农田面积达到44万亩,粮食生产机械化率达到99.3%。与国内20余所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200多个,发布农作物主导品种25个,主推农业新技术33项。  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“模式”管粮

说起“五方合作”建设现代农业全程社会化托管项目,孙伯镇莲花峪村“两委”干部蒋元国直夸好:“镇里牵头来流转托管土地,心里踏实,老百姓很支持。”

“项目由镇联合社牵头,村合作社具体推进,目前共集约土地5000亩,‘打包’流转给鸣迅集团公司和城资集团公司,开展全程社会化服务一期试点,主要种植超级小麦、玉米套种大豆。”孙伯镇政府一级主任科员夏辉介绍说,土地租金、生产成本由鸣迅和城资承担,每年向散户支付土地承包费900元/亩,向村合作社支付服务费100元/亩,运营收入归鸣迅和城资所有,预计实现每年土地经营净利润837.5万元。

键盘一敲,夏辉算了笔账,按2021年市场估算:种植一季小麦收入1.15元/斤*亩产1200斤=1380元,种植一季玉米收入1.35元/斤*亩产1300斤=1755元,套种大豆收入2.8元/斤*亩产200斤=560元,总计收入3695元。扣除农资农具、地租、劳务费,净利润每亩1675元,5000亩地就是837.5万元。

夏辉说,孙伯镇粮食种植面积3.2万亩,按照“镇联合社+村级合作社+城资集团+鸣迅公司+种粮大户”五方合作、利益链接、比例分红运营模式,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实现全程社会化托管。

据了解,二期规模推进阶段,将种粮大户手中1.5万亩土地交由鸣迅公司提供一体化服务。通过标准化种植,科学化管理,降低生产成本200元/亩;提高粮食产量20%,增收500元/亩;产出粮食以高于市场均价2至5分的价格统一出售给中储粮库、用粮企业,增收100元/亩;1200万元增收部分由种粮大户、村合作社、鸣迅公司按照8:1:1的比例进行分红,村合作社可增收120万元。三期全域铺开后,将剩余散户手中1.2万亩土地集约流转,村合作社可增收984.9万元。

新模式,大粮仓,高效益。目前,孙伯镇投资8400万元,正规划建设全程社会化托管服务中心、育繁推一体化中心、粮食仓储及加工中心。

“育繁推一体化中心将承接种子技术创新,承担国家、省级实验项目和攻关课题。”据鸣讯集团负责人吴斌介绍,预计三年内将实现小麦良种年销售种植面积1000万亩,年销售额3.6亿元,年利润7200万。村合作社按照1:9比例参与分红,能增收720万元。

“田长”护粮

在肥城,有位最美田长——孙伯镇东程村的老支书郭庆玉。曾经当过兵的他,虽年近70岁,但身体硬朗。绿油油的麦田里,老郭见到记者说起话来掷地有声:“村里的耕地我都瞪大眼睛看着,坚决一分也不能少!”

干田长这5年多,郭庆玉用“支部书记大喇叭”和“每周一次的巡逻”,让全村知道了“大田里不能种树建房”的道理,而他也成了“土地通”。郭庆玉形象地说,“长牙齿”的硬措施就是让耕地政策能“咬人”、耕地红线谁碰谁疼!

如今在肥城,像郭庆玉这样的一线“看坡”人,现在共有3232名。

发动群众的力量,坚决不碰“红线”守住“底线”。肥城市于2017年在泰安率先展开试点,也打响了山东推行“田长制”的第一枪,王庄镇在肥城市率先完成镇村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。

“老王,这是咱们承包地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责任卡,共5家承包户21.3亩,背面写着五种不允许的情况,发现违规行为向我举报。”这是5年前的3月6日,“田长”李秀清挨家挨户对所辖片区的基本农田信息进行登记确认,并向承包户发放责任卡,认真地一一解读的情景。

据了解,2016年10月份起,肥城市试点推行“田长制”,王庄镇率先在雷庄、海子、田庄、姜刘4村内进行探索。通过村委会任命和群众推选,王庄镇海子村的李秀清当上了“田长”,负责9个图斑、123个承包户323.76亩永久基本农田。李秀清除了定期向村民宣传基本农田保护政策外,隔三差五就去田间地头上看看。

有田就有粮,田多粮满仓。当地已全面推行“田长制”,形成“横向到边、纵向到底”责任层层落实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网络,为永久基本农田加盖“防护罩”。

除了镇级、村级田长,在肥城还有管300亩一方田的“地块田长”。“现在种地的人越来越少,地基本都在种田大户、农业合作社手里,规模化经营也是未来趋势。谁受益、谁管护,调动这部分种田人的积极性有时更管用!”这是肥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于辉主张设立“地块田长”的初衷。

速豹新闻网·山东商报编辑:于大龙